关注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评价》完成,地热储
日期:2018-02-07 / 人气: / 来源:未知
近日,山东省地矿局编制完成的《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评价》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曹耀峰院士、多吉院士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热能中心、天津地热院等相关部门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成果技术鉴定。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评价》由山东省地矿局地热专家康凤新研究员牵头组织,精选该局7个局属地勘单位和清华大学、冰岛大学等9家产学研单位的技术骨干组成联合攻关项目组历时一年有余编制完成。
据了解,山东省17市均有地热资源赋存,具备分布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等特点,主要包括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和干热岩三种。经初步估算,通过热泵技术开采利用、200米以浅蕴藏的浅层地热能冬、夏两季可交换资源量为3.85×10^17千焦,折合标准煤131.4亿吨,相当于全省煤炭地质储量的40%、年产煤总量的87倍。
其中,鲁西北平原区为山东省浅层地热能最为丰富的地区,为开发利用潜力大区;鲁中南和鲁东大部分地区为全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潜力中等区。全省水热型地热资源量约为4.21×10^17千焦,折合标准煤143.73亿吨;其中,鲁西北地热区可利用水热型地热资源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左右。干热岩目前国内外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开采发电技术尚不成熟,只是作为重要储备资源。
据专家介绍,山东省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大省,地热供暖从1998年开始起步,近20多年来成功钻探了1200多眼地热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上了一个大台阶,济南、德州、聊城、滨州、东营、菏泽、淄博和临沂等地区已形成了规模化的地热供暖产业。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约2700万平方米。
2017年全省地热供暖面积已达1亿平方米,位居全国首位,替代燃煤4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00万吨、二氧化硫5万吨,为山东省的节能减排、减少燃煤供暖、减轻冬季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总体上来看,山东省地热能开发利用还处到较低水平,以2016年为全例,全省地热开采量仅有34万立方米/日,开采程度只有2.2%,从这一数据来看,全省地热开采潜力巨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利用地热资源供暖方面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山东地热能利用规模预计达到14000万平方米,2030年预计达到30000万平方米。
该研究成果总结梳理了海量的地热勘查研究、监测试验数据,从浅层地热资源、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以及深层干热岩地热资源3个层面,对山东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是山东省地热资源领域的科研成果集群。成果包含提出了山东省地热资源成因理论,建立了地热田成矿模式和地热田的找矿模型,为地热勘查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依据;提出了地热资源可持续开采量的概念、判定指标和采灌均衡条件下的计算方法,为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理论方法支撑;提出的地热田划分和可更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解决了地热田划分不科学、可更新能力评价不符合实际补径排条件的难题。同时,实验成功的砂岩热储回灌钻探、成井、回灌技术工艺,在解决热储层堵塞、回灌量衰减方面实现了突破;创新形成的深部地热勘查与定井技术解决了深部地热探测的技术瓶颈。
专家认为,《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评价》研究成果实现了地热资源勘查研究理论技术上的创新,取得了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重大突破,经济、社会效益巨大。创立的地热成矿机制、成矿模式、找矿模型和勘查、回灌技术,对于全国深部地热勘查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总体上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提出,山东省应高度重视地热资源的梯级开发、综合利用,将地热供暖尾水回灌列为地热资源开发的前置条件,坚持“以灌定采”、“采灌均衡”的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切实解决山东省冬季清洁取暖难题。
作者:admin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相关内容 Related
- 江亿院士:应尽快停止发展燃气热03-28
- PPT | 江亿:不可大力发展天然气供03-28
- 关注 | 国际地热协会致比尔盖茨的02-09
- 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02-07
- 【国际地热周讯】“2017年全球可再02-07
- 投资2.1亿,藏南也用上地源热泵供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