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       

城市供热是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热能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供热方式。
中国城市供热热源的形式有热电厂、集中锅炉房、分散锅炉房、工业余热、核能、地热、太阳能、热泵、家庭用电暖器和小燃煤(油、气)炉等。集中供热广泛应用的热源主要是热电厂和集中锅炉房,近年来,地热及热泵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突出表现得到了高度重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城市供热的上游行业为能源行业,即热力生产的原材料。目前来说,煤仍然是热力生产的主要燃料,部分城市从节能环保角度出发,正在实施地热能及热泵技术改造工程。
摘录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年,中国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收入达1557.12亿元,同比增长4.02%。
2011-2015年中国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收入变化趋势图


行业前景       

中国城市供热行业的需求仍会维持较快的速度增长。环保,节能,适宜,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供热方式将成为未来供热行业发展的方向。随着供热计量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供热收费标准化和规范化,将直接促进城市供热行业的销售增长。
2016-2020年中国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城市新增供热市场主要来自原有城市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大量的中小规模市县(镇)逐步具备集中供热的市场规模。我们预计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城市供热市场将保持15%以上的复合增速:
供热公司采取先收费、后提供服务的模式,在供热季之前收完费用,全年集中在1、4季度供热,供热公司大多现金流良好。
燃煤清洁化、减量化是热力行业发展方向。降低热力行业燃煤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方法包括清洁化、减量化两种方式:将未清洁使用的煤炭更清洁的使用和更多的使用替代能源,如地热能和热泵技术。
无论是传统的燃煤供暖,还是替代型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范畴,全球范围的能源短缺,造成原料价格不断提升,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未来大力发展地热能和热泵技术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是势在必行的。
未来5年,地热能发展将被置于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首要位置。“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我国将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 ,是2015年现有5亿㎡的2.2倍。地热能年利用总量相当于替代70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同时指出,将按照“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地热供暖,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环境约束较高的京津冀鲁豫和生态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及毗邻区,集中规划、统一开发。将构建地热能开发的特许经营权制度与社会资本合作,适时放开城镇供热市场准入限制,有效引导地热能开发企业进入城镇供热市场。我公司已率先实现该模式的成功运作。
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间,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可拉动投资约1400亿元,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800亿元,合计约为2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512亿元。


Go To Top 回顶部